协康会
自闭症不再是秘密
向人解释孩子有自闭症的情况,有如自挖疮疤,恐怕未能得到亲友的支持,还会惹来误解或歧视。究竟家长应如何面对亲友?
家长向亲友解释时,首先必须清楚自闭症的成因是与家长疏忽或溺爱无关。家长应说明自闭症的成因乃是与脑部异常发展有关,故此影响了孩子的沟通能力、思考和行为模式,以及理解别人思想行为的能力。家长可列出大部分自闭症儿童也有的特徵,包括社交困难、顽固、焦虑、沟通困难、专注能力、活跃程度高低、非典型情绪反应、身体协调问题及不同的感官反应等。若家长有时间,应尽量留意自闭症的最新资讯,例如「执行功能」、「中央统合」、「心智解读能力」等概念,一来可以令自己更容易明白子女的成长需要,遇到亲友有兴趣了解更多,便可向他们深入解释。当家长越清楚自闭症,便越容易让亲友认识孩子,或许一向歧视的眼光,会因认识得更多而逐渐消失。家长知识上的装备,让亲友感到家长的积极和能力。
另外,家长形容孩子时,应用具体和正面的形容词,例如记忆力强(而非「好记唔记」)、专注力弱(而非「心散」)、未能明白别人的要求(而非「唔听话、曳」)、重复相同的动作(而非「佢一定要咁咁咁」)、跟著拍子点头(而非「钟意音乐」)等等抽象的形容词。让亲友们明白,孩子与其他儿童一样,都是天真无邪的小朋友。
解释终归解释,家长面对孩子「天天新款」的行为时,或许宁愿选择把孩子(甚至自己)带离敏感场合,减低干扰亲友的机会,但相对也减低了孩子社会适应的机会。相反,家长可主动诱导亲友以合适的方法与孩子相处。例如正面地说「你可以说慢一点」、「孩子对声音非常敏感,不如我们说话轻声一点吧」、或是「对不起,我可否首先知道行程,给我的宝宝有心理准备?」亲友若可做到,便踏出成功的一步。
亲友的视野需要被拉濶,然而最重要的,是家长自己须持开放接受的态度,成为亲友的榜样。当家长自己接受自闭症,还有谁可以说「不接受」呢?
撰写:协康会教育心理学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