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内容
主内容开始

协康会

辨识孩子的自理能力

刚升读小一的孩子,适应了新的学校流程没有??小学跟幼稚园的生活节奏和要求截然不同::幼稚园的流程比较慢,自理活动较为简单,婶婶和老师还会提供贴身照顾。相反,小学的课堂比较多、流程亦比较快,自我照顾的活动较为复杂,学童须独立处理各项活动,包括上洗手间、午膳、收拾书包等。

本港一项调查显示,家长和幼儿导师都认为,自理能力是学童升读小一应具备的最重要条件。何谓自理能力?在个人方面包括进食、如厕、穿衣及梳洗。在学校方面包括个人物品收拾及处理、文具、书本、手册及时间表运用等等。

对於刚升读小学的孩子,要独立处理这些事情委实不容易。你的孩子表现如何?

1.    进食:能拉开罐装饮品的盖掩而不弄泻? (5-6岁)

2.    穿衣:能绑鞋带?能将外套翻回正面? (5-6岁)

3.    个人生及仪表:能自行用梳把头发梳理整齐?(5-6岁)

4.    书本及文具运用:能於课堂前按时间表预备书本及文具?(5-6岁)

5.    书本及文具运用:能按指示写家课册和回条?(6-7岁)

影响孩子自理表现的基础能力包括感知肌能、认知概念和运用小肌肉技巧。我们可以通过相关的锻练活动,提升孩子这些基础能力,改善日常自理表现。例如感知肌能的活动,能给孩子许多感觉和动作的经验,提高感觉辨别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此有助孩子进行各项自理活动时有适当的姿势及动作计划。认知概念的活动,能加强孩子对自己身体的认知、空间和物件操作的概念;此有助孩子穿衣时分辨外套的前后幅。小肌肉活动,能改善孩子的抓握能力、双手协调、手眼协调及手指灵活性,有助孩子拉拉炼的能力。 

另外,可按孩子的个别情况配合适当的学习策略,以建立孩子的组织能力,让他们有效地进行自理活动。有发展障碍的儿童往往在感知肌能、认知及小肌肉技巧方面表现困难。家长应加留意及有需要时便寻求专业人员的协助。

撰文:协康会职业治疗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