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康会
合理期望建立孩子自理能力
每天起来家长便嚷要孩子梳洗、换校服和吃早餐。孩子放学后,又追他们做家课、温习,然后吃饭、洗澡等等;转眼间,已到晚上十时了。家长有时也不禁自问,孩子何时才能自觉地处理自己的起居饮食呢?对於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刷牙、洗澡、吃饭和换衣服不算是甚么艰巨的任务,为何花上半天也未能完成呢?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呢?
若要改善孩子的自理能力,必须先了解孩子的困难所在。影响孩子自理能力发展的因素,大致可分为:环境、家人的期望及个人的能力。不同的环境及家人的期望,对孩子的责任感和能力也有不同的要求。环境的改变如小学跟幼稚园的生活节奏和要求都不同,孩子便要去学习适应。另外,家长是否对孩子的能力有合理的期望,亦会影响孩子的表现。
有家长分享她的儿子又躲懒了,只顾玩游戏机或发白日梦;叫他洗澡,他竟说:「你给我十元,我便马上去洗澡。」家长们可曾有过这样的遭遇?孩子的自理活动如洗澡、刷牙、吃饭竟变成有条件的交易?另一方面,家长或家佣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以及孩子缺乏合理的期望,都成为孩子自理能力的障碍。
故此,培养自理能力应从小开始,并让孩子明白自我照顾是本身的责任。由於自理活动需要运用孩子的感知肌能、认知能力和小肌肉控制技巧,不同年龄的儿童发展阶段有所不同,家长可按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施教,如三至四岁可鼓励自行脱袜,五至六岁可自行刷牙等,让孩子逐步学会照顾自己,建立自信。
撰文:协康会职业治疗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