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主内容開始

協康會

自閉兒家長壓力超標 六成高危患焦慮抑鬱

協康會與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聯合進行全港首個自閉症兒童家長壓力調查,結果發現香港家長的平均壓力指數遠高出正常範圍,亦遠較美加兩地為高。而受訪家長中逾半的抑鬱指數亦超越正常水平。研究顯示壓力指數偏高的家長,患上抑鬱症的機會亦愈大。

 是項研究於去年11月在協康會13間特殊幼兒中心進行,對象為2至6歲泛自閉症障礙(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學童的家長,成功收集260份有效問卷,規模為本港近期同類研究中最大。
負責研究的博士研究生黃玉嬋表示:「研究結果顯示這些家長的平均壓力指數高達111,遠遠高出正常範圍(55至82),他們的壓力指數也比美國、加拿大自閉症學前兒童家長為高,情況令人憂慮!」
研究又顯示88.5%受訪家長的壓力指數及57.7%受訪家長的抑鬱指數超越正常水平。
「壓力與抑鬱有密切關係。壓力指數偏高的家長,他們患上抑鬱症的機會亦愈大。」黃氏解釋:「受訪家長有近六成表示有抑鬱徵狀,如無法集中精神、做事提不起勁、睡不安穩、擔心害怕及感到抑鬱等。」
協康會心理學家麥依華亦表示:「壓力是無形殺手,影響腦細胞,使人某些功能退化,例如處理情緒的能力。而家長的焦慮會增加罪疚感,他們為了讓孩子有最好的發展,會不自覺地催迫孩子接受不同的訓練,結果家長的壓力也轉到孩子身上,令他們因未能達成訓練者的期望而失去自信與自我形象,大大影響孩子日後的學習動機與發展,這與家長期望達到的相反;故這些家長需要經歷傷痛過程,並重新為孩子計劃,同時尋求專業協助以幫助自己和孩子。」
協康會助理總幹事歐陽偉康進一步補充:「自閉症兒童家長最大的情緒壓力來自不知道如何處理孩子的問題與需要,不懂得尋求社會資源,及礙於面子而不敢向外尋求援手,結果往往獨自承受巨大壓力。然而,逾八成受訪家長同意『當孩子入讀特殊幼兒中心後,知道孩子有適當的專業人士去教導孩子,整個人感到輕鬆了很多。』這正好說明足夠的服務支援可助家長紓緩壓力。」
兒子於2009年入讀協康會特殊幼兒中心的樂媽媽,也曾受壓力困擾,她說:「樂樂很小已出現自閉症徵狀,兩歲確診有語言障礙,智能亦較弱。我們花了許多金錢購買私家服務,可惜兒子完全沒有好轉,三歲多仍未說話,不望人,不聽指示,有很多行為情緒問題。那時候,不敢向親友透露他的情況,也不敢帶他出席親朋聚會,怕小朋友行為失控,失禮他人,情緒很低落,很無助,患上嚴重失眠,服食最高劑量的安眠藥也無效!」
她續說:「後來兒子獲派入特殊幼兒中心,初時自己其實已抱著放棄心態,對兒子沒有任何期望。怎知半年後有一日,樂樂突然從後攬著我,喊了聲『媽咪』!我這才知道專業治療和訓練確有果效。見到兒子一天一天進步,我也不再失眠了。樂樂即將畢業,準備九月升讀主流幼稚園。」
與樂媽媽同感壓力的家長為數不少,協康會去年訪問了六百多位新生家長,當中逾七成表示在輪候服務期間受到各種困擾,最常見為精神緊張、脾氣暴躁、經常胡思亂想,其次為失眠、抑鬱、婚姻關係轉差和工作表現下降,最嚴重者有放棄子女,甚至自殺的念頭。過半數家長表示輪候時間太長也是壓力的主要來源之一。
歐陽偉康呼籲政府盡快為學前兒童復康服務作出服務承諾,讓輪候家庭於六個月內得到服務。他說:「社會福利署公布的輪候名單現有近5,700人,全港才不過6,000多個學額,家長都不知道何時會有服務,普遍輪候一至兩年,也有長達32個月,試想想,一個自閉症孩子由2歲到4歲都無法入學,兩年間沒有服務,更談不上支援家長,孩子的黃金時間都白白錯過了。」
歐陽偉康建議政府為正在輪候服務的家長提供情緒輔導,包括設立自閉症熱線,一站式提供社會資源的資訊,讓家長求助有門。他又鼓勵家長積極面對,協康會轄下五個家長資源中心都對外開放,為輪候中的家長及兒童提供支援服務。

附件:泛自閉症兒童家長的壓力研究簡報

自閉兒家長壓力超標  六成高危患焦慮抑鬱圖片1

左起:協康會心理學家麥依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博士研究生黃玉嬋、家長樂媽媽與兒子、協康會助理總幹事歐陽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