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主内容開始

協康會

「靜觀」、鹽與孩子

徒兒抱怨人生太苦。師父拿來一大包鹽,叫徒兒把鹽放至半杯滿並注滿水,然後喝掉。「味道如何?」師父問。「鹹得發苦﹗」徒兒答。然後,師父帶徒兒往湖邊,命徒兒把剩下的大半包鹽倒進湖中,再用杯取湖水喝掉。「味道如何?」師父問。「清甜甘美﹗」徒兒答。師父道:「人生痛苦有如這包鹽,承受痛苦的程度在乎人心靈的容量: 是杯、還是湖。」

養育有特殊需要孩子的那份辛酸與壓力,委實不足外人道。收到評估結果的一刻,有些父母哀痛孩子成龍成鳳的期望落空了,有些會怪責自己做得不好連累孩子,有些會憂慮孩子的將來。驚惶甫定,接腫而來的是帶領孩子參與不同的訓練,疲於奔命。

這包鹽,不知就裏就被人放進口中,苦不堪言……

鹽多了,都在父母的眼淚流出來……

可是,鹽就是撒不走。哭過後,與其抱怨人生太苦,不如嘗試擴闊心靈的容量,去盛載生命的痛苦。

心理學界近年興起「靜觀」(Mindfulness) 的研究,「靜觀」指專注於當下一刻,有意識及不加批評地接納此時此刻的經驗。透過開放地專注觀察身體感覺、想法及情緒,提升我們對負面經驗的接納。面對負面經歷時,我們傾向去控制、抗拒,或是遏止、改變它們。但遇到不能改變的窘境時,這些傾向會令我們心情更形低落。「靜觀」旨在轉化人與情緒之關係,學習去接納和保持心理距離去觀察情緒,從而減低其對生活或行為影響力。

世界各地以至本港都已進行很多與「靜觀」有關的研究,並在醫院、診所舉辦「靜觀」課程,透過靜觀呼吸、身體掃瞄等練習,助人應付壓力、減低抑鬱和焦慮。美國密歇根大學及波特蘭州立大學於2012年發表的研究顯示這些果效亦見於參與「靜觀」課程的特殊需要兒童之家長。而美國南加洲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於2010年的研究亦初步顯示「靜觀」有助提升兒童的專注力、減少問題行為以及焦慮感。可見「靜觀」能裨益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及其父母。

透過「靜觀」,學習擴闊心靈的容量以承載苦痛,並接納不能改變的事情; 進而從容不迫地鼓起勇氣去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或許,父母會發現,這杯鹽水經過「靜觀」的烹調後,已成為美味可口的老火湯。

撰文﹕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陳鑑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