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康會
小一適應「秘笈 」
面對即將升讀小學的子女,家長總會帶著複雜的心情。複雜的心情源於-方面欣喜自己的孩子已經完成學前階段,日漸成長;另一方面,家長亦會擔憂孩子能否順利適應新環境與教學方式,能否應付小學階段為他們帶來的新挑戰,特別是學習過程帶來的挑戰。上述的心理狀態,相信是為人父母者皆有,更何況是有特殊教育需要孩子的父母呢!綜觀不少順利地陪伴特殊教育需要子女升讀小一的家長,以下四式都是他們成功的「秘笈」 ,現在希望與各位分享。
第一式: 找對的人 - 了解校內支援服務安排
子女準備升讀小一前,家長能夠透過學校網站及學校年報等資料,了解該校支援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情況。現時,香港所有的官立及津貼中、小學,都設立「學生支援小組」。該小組的主要職能是協調及安排校內特殊教育服務,以協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童。小組的成員大多包括學校管理人員、駐校社工或教育心理學家。參考過往的經驗,我們會向家長建議,將學童的專業評估報告或過往訓練資料,交予「學生支援小組」其中一位成員。根據家長的認知,一切有關學童的資料應該直接跟班主任溝通。但若然家長與學校溝通的資料是關乎特殊教育需要的校內支援或服務安排,家長就需要「找對的人」,建議直接將有 關資料交予學生支援小組成員還是較穩當。
第二式: 我知你知 - 向校方披露評估資料
子女於學前階段接受過詳細專業評估後,家長己經掌握子女的診斷結果及學習需要。當子女入讀某校的小一班級,教育心理學家常常鼓勵家長需要主動將子女的評估報告或訓練的資料,交予學校存檔及作進一步跟進。過去, 部分家長對於向學校披露子女的評估資料,顯得相當「避諱」,擔心學校會「標籤」,對子女構成負面影響。但試問,若然學校對學童的情況一無所知,或衹有非常基本的資料,又怎能夠對子女提供合適的校內支援服務?因此, 由家長向學校坦誠的分享學童的評估資料,能夠讓學校對學童的資料有更具細無遺的掌握,校方有機會按照學童的需要,設計合適的教育方案。長遠而言,對學童實在是「百利而無一害」。
第三式: 陪著你走 - 與校方保持緊密溝通
當家長向學校呈交子女的評估報告後, 連串與學校的緊密合作隨即展開。學校參考過評估資料後,或會向學生提供適用於默書、測驗或考試的調適策略。調適是按照原有考試的內容及深淺程度,調節考生作答方式,用以減低考生因學習困難而影響其作答表現。家長可參考由教育局出版的資料, 名為「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校內考試特別安排」以了解現時教育局建議向有需要學生提供的調適策略。不過,家長需要明白學校向有盡要學生提供調適安排乃校本政策範圍,個別學校的做法或會有所不同。故此,建議家長需要持續地向校方了解校本調適的安排或做法。
第四式: 人望高處 - 父母同時給予期望與支持
孩子由幼稚園過渡至小學階段,學習適應新環境及面對挑戰的不衹是孩子,還有家長。家長需要在心理上,調節自己對孩子的期望。與此同時,家長需要讓孩子知道,他們升讀小一後,已經不再是「小朋友」 ,而是「大哥哥」、「大姐姐」,比以往更自主、更有能力。父母給予孩子適度的期望與信心,讓他們於新環境中更加願意嘗試新事物,對於建立自我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故此,家長適宜由孩子升讀小一起,逐步給予他們責任,如執拾書包或預備小息食物等,但同時給予孩子情緒上的支持,多説一些正面而具鼓勵性的説話,讓他們從生活中經驗成功,建立能力感。
在融合教育環境中,要獲得愉快的學習經驗,除了學童本身懂得主動適應學習環境外,若然同時能夠得到學校當局及老師的積極配合,相信對學童的學習過程會帶來正面的影響。家長們的主動與積極配合,當然是關鍵的第一步,各位爸爸媽媽,努力啊!
撰文: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團隊
文章輯錄自:《同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