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康會
培育孩子的運動智能
當很多人在鼓吹今天兒童的學習不應再側重學術,而應從“多元智能”的概念作為培養兒童藍本之際,不難發現多元智能的八大範疇當中,“運動智能”是容易被部份家長所忽視的。一般家長以為,孩子會跑會跳便不需發展運動智能。其實擁有良好運動智能的人不只是四肢發達,而是能有效、迅速地運用身體不同的感覺系統包括視覺、聽覺、觸覺、本體覺及前庭平衡覺,去了解環境、學習新事物、思考策劃、協調全身肢體的反應、操控物件、解難和應變。運動智能絕對不是只屬於運動員所擁有,演員、舞蹈家、雕塑師、髮型師、物理治療師、外科醫生等都表現出相當的運動智能呢!
運動智能是源自我們生活時所獲得的感官動作經驗,不同感官刺激和身體活動可促進神經系統發展,可塑性最高是0-6歲的時期。0-2歲時,主要發展基礎功能,透過轉身、爬行、步行、推、拉、拾、擲等的活動,調節各種身體感官訊息的接收,逐漸掌握身體四肢的肌能控制,發展出不同的動作;2-4歲時,肢體動作趨向精細化的方向發展;4-6歲時,孩子身體的各個系統和動作的功能趨向完善。因此,6歲前是孩子把各個不同的系統整合並發展動作協調的重要過程。父母可以根據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與孩子一起玩幼兒體育遊戲,以提高他的運動智能。
半歲以下的嬰兒,視線可跟蹤移動的物體或人,但眼及肢體的活動是未協調的。當他躺著時,家長可懸垂玩具及不同質地的物件在他的上方,讓他追視及伸出手觸摸;而俯臥時,嬰兒能漸漸抬頭用前臂支撐身體,讓他俯臥不但可強化頸部的肌肉,還可讓他從不同角度用眼睛探索四周環境,同時更可以給胸部及手臂有受重的感覺,掌握這種感覺是學習控制用力不可缺少的一環。因此逗嬰兒玩耍時不一定要仰臥在床上,換成俯臥的“甫士”也可以呢!還有,多鼓勵嬰兒轉身,因為轉身是可以刺激平衡系統,以及加強頸、腹及背肌的力量,為日後坐及站立的發展打好基礎。但為免嬰兒跌下床,應該把嬰兒放在地墊上,讓他好好的 ‘ROCK and ROLL’一番!
十至十二個月大的幼兒會開始扶著傢具自行站起來,這除了可練習平衡外,最好讓他們踏踏不同質地的物件或扶不同形狀的傢俱練習站立和步行,以加強觸感及本體感。當幼兒開始步行,隨著控制身體的能力增加,操控物件便更加自如,他們會用手指按電話上的按鈕或拿取細小的物件。要加強操控物件的能力,家長可讓幼兒參與日常生活的環節,例如:讓他們嘗試自行拿著簡單的食物進食或拿毛巾抹面、嘴、手、腳等,一個簡單的活動,幼兒可認識到毛巾的質地:濕、乾、厚、薄、滑、粗,同時練習準確地控制小手;家長亦可以用安全的顏料在幼兒臉或手上畫簡單的圖案,並在鏡子前教導他五官,然後引導他自行抹掉,這樣做有視覺及觸覺刺激的效果,如果你的圖案畫得又多又大,在抹的過程更可以訓練他的耐性和專心,是個一舉多得的活動呢!
兩至三歲是幼兒運動智能發展的轉折期,這個時候身體各感官系統的基礎功能漸趨成熟,並開始發展較複雜的功能以及建立基礎獨立自主的能力。孩子愈來愈好動,讓他們在安全的情況下隨意探索周圍環境是十分重要,多鼓勵他們思考並自行解決問題,啟發他們的冒險精神吧!帶他們外出玩玩兒童遊樂設施和走走路旁的石級,可以訓練他們平衡能力,亦是加強空間感的好機會,孩子穿梭於不同形狀的攀登架之中,需要發揮視知覺的能力去測定距離及高度,以及協調身體的動作,同時運用腦袋計劃自己的動作。在家中穩固的餐桌下玩火車“捐”山洞遊戲,亦有類似的效果,但有尖角的桌子是一定不合適的。這個年歲亦可以模仿做出較複雜的動作,播放節奏明快的童謠,讓孩子隨著音樂的拍子模仿你的動作,好像用手輪流拍拍兩邊的膝蓋或者轉轉頭等,學習動作的節拍之餘亦能帶給孩子莫大的樂趣。這時亦需要幫助孩子學習與其他小朋友相處和分享,與年齡相約的幼兒一起活動,過程當中孩子有機會學習了解他人的需要及表達自己的意願,是社交溝通的好機會,也是孩子日後發展團體運動的基礎。如果孩子是家中的獨生兒便得多些找找表兄弟姊妹或者鄰居,玩玩由家長集體設計的幼兒體育遊戲。
撰文:協康會物理治療師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