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康會
扁平足
扁平足俗稱「鴨母蹄」,指在站立時,足部內側並沒有腳弓而足底貼地。情況嚴重的話,雙腳腳跟會向外斜。從外觀上來看,雙腳拇趾向下低垂、足弓低下,如情況嚴重的話,小腿與腳跟不可連成直線,形成寬扁腳。
大多數初生至兩歲左右的小孩,腳跟多向外翻,加上腳內側有較多脂肪,故此沒有明顯的腳弓是正常的現象,在外觀上看來多呈現扁平。到了三歲左右,走路時已有一定的平衡力,兩腳會慢慢靠攏及脂肪漸漸減少,內腳弓開始形成。直至六歲左右,足底韌帶和肌肉發展較為成熟,足底的拱形才會完全形成。
扁平足的形成可由先天及後天因素所致。先天因素包括遺傳、先天性筋骨變形等,後天因素則包括腳跟腱短縮、發炎和骨節炎等。而其他原因亦可能導致扁平足的形成,例如經常站立而引致韌帶長時間承受體重而過度伸展形成扁平足,甚至有些人因為身體過重,引起腳內腱破裂而導致扁平足,但這個情況則較為罕見。
良好的足弓不但有助承受體重,還可幫助身體平衡及移動。父母可從以下徵狀得知兒童可能患有扁平足:
- 足印較闊和沒有足弓;
- 鞋底內側位置較易磨損;
- 平衡力較弱,步行耐力也較差,容易感到疲倦並經常嚷?要父母抱;
- 在大肌肉活動方面的表現較同輩差,例如單腳站立或跳躍,使他們在運動方面有挫敗感,長遠可能令體能發展不足;
- 嚴重的扁平足會引致足部和其他關節疼痛,如膝關節痛、背痛、甚至頭痛等。
治療方法:
- 物理治療:進行體能及肌力訓練、伸展運動及電療等,從而糾正姿勢。
- 適當的鞋具或輔助器:可按個別情況使用可固定腳跟、承托足弓和保持良好足部姿勢的鞋子。
- 手術治療:僅適用於嚴重的個案,一般足關節的手術需延至成年,待骨骼發育成熟才可施行。